加强和完善基层治理,关乎国家长治久安,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。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,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就是要筑牢基层党建根基、夯实治理底盘,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,把党的组织链条延伸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领域各环节,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。
牢树“重抓党建与善抓治理”的鲜明导向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,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。要站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的高度,办好老百姓的操心事、烦心事和揪心事。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,把城乡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好,强化社区为民、便民、安民功能,做到居民有需求、社区有服务,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、最安心的港湾;要不断完善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,充分发挥党建在基层各项工作中的引领性作用,优化资源配置,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,培育扶持公益性、服务性、互助性社会组织,让基层治理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焕发出新活力;要发挥人才工作优势,提升基层干部能力水平,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,实现党、国家、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、规范化、程序化,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。
抓实“组织引领与精细治理”的治理实践。当前,基层治理面临工作压力大、群众诉求多、资源保障弱、队伍成长慢、解决问题难等一系列问题,既需要通过政治建设、组织建设破解现实难题,更需要通过流程再造、资源整合、能力建设突破机制瓶颈。要深化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和“民事村办”等载体,推动基层治理方式从硬性管理向柔性治理转变,从传统粗放管理向现代精细化治理转变,确保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;要加快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,更好发挥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作用,让群众“只进一扇门、解难化心结”,消除潜在隐患,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、化解在基层;要建立基层治理创新的容错机制、激励机制,健全基层治理的服务标准体系、主体职责体系、绩效评价体系、质量监测体系,着力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、法治化、智能化、专业化水平。
压实“齐抓共管与合力攻坚”的主体责任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跨越层级多、涉及部门多、覆盖主体多,要加强要素支撑保障,完善工作落实闭环,形成工作合力。要督促成员单位对照各自工作任务和职能职责,主动担当、积极作为,靠前指挥、履职尽责,抓好落实,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的深度、精度和群众满意度;要强化社会协同,整合各方面力量参与基层治理、志愿服务等活动,深入群众、深入一线,建立健全及时发现问题、研究问题、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,切实提升治理质效;要壮大和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,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,加大专职社区工作者培养使用力度,为基层治理储备和充实重要人才力量;要把基层治理作为党建“述评考”核的重要依据,对工作不力、效果不明显的及时约谈提醒,造成负面影响的严肃追责问责,不断推动基层治理开创新局面。
各级党组织要以党的二十大关于基层治理战略部署为引领,不断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,高标准打造区域统筹、条块协同、上下联动、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,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