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,破除农村婚嫁陋习,减轻群众负担,培育文明健康、简约适度的婚嫁新风尚,结合本县民族特色与农村实际,特制定本规范。
一、议婚与订婚环节规范
1.平等协商
倡导婚嫁双方及家庭秉持相互尊重、平等协商的原则,通过家庭茶话会等形式,就婚嫁事宜充分沟通,弘扬婚事自主理念,鼓励青年主动参与商议,逐步改变传统包办模式。注重家风传承与婚后生活规划,避免物质化倾向,坚决抵制借“见面礼”“认亲费”等名义变相索取财物的行为,推动形成重情轻礼的婚嫁新风。
2.新风拒彩
巩固“零彩礼”成果,倡导“重情轻礼”的婚恋观。坚决遏制借婚姻索取财物的不良风气,抵制以“辛苦费”“养育钱”“首饰钱”等任何名目变相收取彩礼,彻底破除将婚姻物质化的陈旧观念。积极推行量力而行的婚嫁理念,反对超出实际承受能力索要房产、车辆等附加条件,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理性的婚恋观。
3.简约订婚
提倡不办或简办订婚仪式,若举办,应严控规模、简化流程,仅邀至亲,杜绝高档宴请和奢华排场,鼓励用家常菜,避免铺张浪费。简化信物环节,反对购买黄金、珊瑚等贵重物品炫富比阔。抵制“改口费”“定亲钱”等变相收费,减轻经济负担。通过精简仪式、弱化物质要求,让订婚回归真情,树立文明节俭新风。
二、迎娶与婚礼环节规范
4.精简出阁
出阁仪式应摒弃铺张繁琐旧俗,送亲队伍优选至亲长辈与挚友组成,控制在10人以内,既保留仪式感又避免冗杂。仪式流程聚焦“谢亲”主题,去除繁文缛节。陪嫁物品以实用为主,避免华而不实的物资堆砌。通过简化形式、强化内涵,让出阁仪式既保留传统韵味,又体现现代文明新风尚。
5.文明迎亲
倡导简约文明的迎亲新风尚,精简迎亲队伍,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,车辆不超过6辆,鼓励使用亲友车辆简单装饰,杜绝租赁豪华车队铺张浪费。迎亲过程要文明有序,不提倡以“堵门”“藏衣服”等婚俗索要高额红包,杜绝以“撒灰”“抢衣服”等方式恶搞新郎、刁难迎亲队伍。通过简化流程、控制规模、杜绝浪费,切实降低迎亲成本。
6.简朴婚礼
提倡简约庄重的婚礼新风尚,仪式删繁就简,保留新人入场、长辈祝福等必要环节,避免复杂的宗教仪式和铺张浪费。场地布置大方得体,不提倡聘请商业演艺团队,坚决抵制“恶搞新人”等陈规陋习。通过简化流程、突出仪式感、杜绝铺张浪费,让婚礼回归温馨浪漫的本质,树立文明健康、简约适度的新时代婚庆文化。
三、婚庆宴请环节规范
7.节俭婚宴
积极倡导集体婚礼等文明节俭的婚庆形式,鼓励村民于自家庭院举办婚宴,杜绝为攀比排场而盲目进城办酒席、加重经济负担的行为。婚庆服务要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,婚纱摄影和婚品采购应理性消费、循环利用,抵制浮夸奢华的消费倾向,倡导环保节约的婚庆理念。通过创新形式、简化流程、控制成本,切实减轻群众婚庆负担。
8.合理宴请
大力推行“婚事集中办”,杜绝分批分地重复宴请。严控婚宴规模,县城酒店宴席不超过20桌,每桌不超过800元,禁用高档烟酒,酒不超过100元/瓶,烟不超过20元/盒;农牧村提倡藏式长桌围坐,按实际亲友人数精简安排,以本地家常菜为主,限制高档酒水,鼓励使用本地青稞酒。落实“光盘行动”,抵制讲排场、比阔气等不良风气,切实减轻群众负担,培育婚宴新风尚。
9.适度随礼
大力倡导礼金回归祝福本意,坚决抵制金额攀比和变相敛财。提倡“清新简约”随礼新风,重情谊而非金额。随礼量力而行,控制在合理范围,普通亲友邻里不超过200元。摒弃“两瓶酒”等旧俗,创新祝福方式,切实减轻“人情负担”。
四、引导与保障措施
10.强化关键群体示范引领
党员、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、村干部等关键群体要率先垂范,带头践行移风易俗,抵制人情攀比、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等婚嫁陋习。建立“1+N”劝导机制,每人带动若干家庭转变观念。通过签订承诺书、公开公示等方式强化约束。在村务公开栏设立“红黑榜”,通报典型,形成“干部带党员、党员带群众”的示范效应,推动文明婚嫁理念深入人心,助力乡风文明建设。
11.深化文化宣传风尚引领
创新宣传方式,构建全方位、立体化婚俗改革宣传矩阵,通过村广播每日播报、宣传栏定期更新、微信群实时互动、短视频平台精准推送等方式,持续传播文明婚嫁理念。重点打造“零彩礼+简约婚”示范家庭,用身边人、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。建立长效机制,将文明婚嫁宣传融入日常文化活动,形成常态化宣传态势,推动文明简办婚事理念深入人心,营造全社会支持婚俗改革的良好氛围。
12.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
各村红白理事会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,主动作为,提供婚嫁政策咨询、流程指导等“一站式”服务。建立“事前报备、事中监督、事后评议”机制,对豪华车队、奢华宴席等及时劝导,屡教不改者按村规处置。完善监督体系,设立举报渠道,发动群众共同监督,推动形成“人人参与监督、共同抵制陋习”的良好氛围,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,切实减轻群众人情负担,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
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,请广大群众自觉遵守,共同营造文明节俭的婚嫁新风尚。
中共迭部县委宣传部
中共迭部县委社会工作部
迭部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
迭部县民政局
2025年7月27日